Powered By DESTOON

二手电商成假货集中营?

   日期:2025-05-07     浏览:34    
  伴随着中国二手市场潜力将达万亿元之巨的同时,缺乏标准、缺乏信任、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开始在二手电商中泛起。

  “总害怕卖掉手机的同时,卖掉自己没有删干净的隐私。”“我在美国花2万买的包,你直接往500块砍价?小姐姐,500块在哪能买到,给我也来一打。”“1000块买的九成新iphone 6S,开机后显示是安卓界面。”

  这些看似搞笑段子却是当下二手电商灰暗面的真实写照。

  网友琪琪在闲鱼上挂出了一款限量版娃娃玩偶,很快就拍出去了,一个新注册闲鱼买家看到后非要加钱再买一个,琪琪就把朋友的限量娃娃拿来了卖给他,当天就发货了。然而次日买家却说收的是空包裹,琪琪赶紧联系快递员,对方表示送货时包裹完好无损。就这样,一个简单的交易变成了一场“罗生门”。

  由于这种二手交易平台买卖双方都是个人,一些网友竟然借机骚扰卖家,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诉求。

  岛城女网友“初一”在同事的影响下经常逛二手平台,也偶尔把成色较好的个人物品挂在上面卖,结果竟招来一些奇葩的买家。“我在网上挂出一件不穿的礼服,结果有个男性买家天天问我有没有丝袜、内衣……”

  “初一”说,自此以后她再也没敢在二手平台上卖过东西。

  有用户在知乎上反映,曾经在闲鱼上购买过服装,收到的产品和此前看到的展示图片有很大出入,图片明显是经过处理的。另外,对于一些轻奢类商品,懂行的人可能一眼就可以看出真伪,但对于行外的人,如果卖家不在描述中注明就很难分辨。

  中国青年报此前曾发布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,在使用二手交易平台的过程中,56%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顾虑是产品质量难保证。此外,对可能遇到欺诈骗钱和物品掉包情况存在顾虑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45.6%和43.3%。

  记者调查发现,相比于新品繁琐的卖家认证,在二手平台注册成为卖家简单快捷,其交易是最典型的C2C交易,个人定价、谈价,商品新旧难定以及监管存在困难为假货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。

  通过几名消费者提供的信息,记者在平台查询发现,确有假货商家采取“化整为零”的方式在二手平台售假。其深谙二手交易规则,注册大量账号伪装成个人卖家,商品价格是原价的5~7折。在与买家沟通时,他们会表示自己也是二手购得,可用图片验货。每售出一件商品便迅速下架,多个账号循环使用……

  此前,京东就曾在关闭C2C平台拍拍网时表示,C2C模式由于个人卖家不被要求在工商登记备案,导致工商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,售假者违法成本几近为零。在二手物品交易中,双方均为个体消费者,假货水货难以鉴别。

  尽管各二手平台都通过数据手段监测用户的交易行为,也建立了客服介入机制,但每天海量的交易信息却让数据监控部门无从下手,新型售假者得以浑水摸鱼。某二手交易平台客服在公开采访中表示,每天都会接到消费者投诉,买卖双方各执一词,每笔交易的双方都是个人,客服也要由人来处理,压力非常大。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
相关旧货行情
推荐旧货行情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湘ICP备2025114431号
Powered By DESTOON